策略平台 法治护航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 上海金融法院发布服务保障意见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1:25    点击次数:52

策略平台 法治护航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 上海金融法院发布服务保障意见

  金融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策略平台,金融创新需要在法治化轨道上稳健运行。6月30日,上海金融法院正式发布《上海金融法院服务保障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《若干意见》”)及服务保障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典型案例(以下简称“典型案例”)。

  上海金融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赵红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《若干意见》共计18条,分为总体要求、具体举措、配套保障三大部分。在具体举措方面,《若干意见》分别针对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养老金融、数字金融,明确“审判理念”及“保障机制”两部分具体内容,共提出35类涉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新类型纠纷案件的裁判理念和规则,21项具体可行的金融司法保障机制,为金融深化改革提供全方位司法支撑。

  上海金融法院作为全国首家金融专门法院,肩负着保障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职责。《若干意见》是上海金融法院立足金融审判职能,主动回应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发展新需求的务实举措。赵红称,《若干意见》有三方面创新亮点。

  具体来看,一是实现审判理念新拓展。针对五个金融改革重点领域,明确并提炼了总体审判理念。

  二是打造裁判规则新集群。加强对于可能发生纠纷的前瞻性研判,通过树立裁判规则,为金融交易划定合法边界,传递司法对市场行为的态度,稳定中外金融市场主体预期,做实“抓前端,治未病”。例如,在涉科创企业融资担保纠纷中,明确数据产权、未来债权、知识产权等新型担保品效力,促进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。

  三是提升司法保障新能级。《若干意见》明确,上海金融法院将针对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发展的新特点和新需求,创新和优化系列司法保障机制。例如,在绿色金融领域,将协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,探索碳排放配额执行新模式,保障碳交易产品变现价值最大化,助力碳市场健康发展。

  为进一步发挥金融司法裁判规则指引和价值导向作用,助力金融改革和创新前沿领域的良法善治,上海金融法院选编10个典型案例,与《若干意见》同时发布。

  据上海金融法院党组成员、副院长顾全介绍,选编的案例有以下特点:一是集中反映了涉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的发展堵点和潜在风险问题。例如,在普惠金融领域,平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,涉互联网保险、平台投保雇主责任险等新型法律问题逐渐显现,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受到金融科技转型的挑战,需要金融机构等持续加强合规经营、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。

  二是深刻践行了《若干意见》明确的五大领域案件审判理念。案例是裁判规则的重要载体,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对《若干意见》提出的相关裁判理念与规则进行了具体阐释。例如,两个数字金融典型案例准确界定电子支付产业各方参与者法律地位、权利义务及责任边界,保障和促进了支付行业数字化转型。

  三是切实体现了政治效果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。例如,在科创金融典型案例中,坚持规范文明执行,通过“活封活扣”“执行和解”等方式,最大程度减少对科创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。

  “上海金融法院将持续推动《若干意见》落实,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措施,做好金融‘五篇大文章’司法保障工作,为金融高水平改革开放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,为金融强国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支撑。”赵红表示。

  多位专家表示,《若干意见》的发布,对金融司法发挥服务保障作用提出理念指引和实施方案,是司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、护航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篇章的生动实践。

  针对普惠金融的典型案例,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、法学院教授冯果表示,《若干意见》直击普惠金融司法实践中的痛点难点,有效回应金融实践中格式合同陷阱、乱收费等关键问题,通过明晰规则、优化程序、强化保护,不仅前瞻性防控重点领域风险,更切实提振市场信心、优化营商环境,为金融资源精准、高效服务实体经济与民生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。

  “在绿色金融领域,《若干意见》提出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绿色原则贯彻到金融审判中,并把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,进一步拓宽了绿色金融的边界。同时《若干意见》提出与碳交易所合作等系列创新机制,助力经济绿色转型策略平台,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务实性。”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、绿色技术银行研究院院长倪受彬说。